今天闲着刷手机,突然看到朋友圈有人晒智力大比拼的战绩,嚯,那分数高的!还配上各种小奖品的图,看得我手痒痒。之前我也瞎玩过几次,可总是拿个安慰奖,心里多少有点不服气。这不行,得好好琢磨琢磨,看看到底有啥窍门能把分蹭蹭提上去。
第一步:放下姿态,重装出发
我之前玩,就是凭着感觉瞎点,题目出来瞄一眼,感觉哪个顺眼就点哪个,结果嘛你们懂的,分数菜得抠脚。这回我决定认真点。先找了个没人的清静时候,把最新一期的题目打开,心里默念:“这回不算分数,就当摸底考试了。”
结果惨不忍睹:十道题里面错了六道,两道还是蒙对的!有几道题我明明感觉选对了,结果啪啪打脸。这让我彻底清醒了——原来我对题目的套路一窍不通!
第二步:临时抱佛脚,恶补题型
分数差肯定有原因。我耐着性子,找来前面四五期的题目记录(就APP里那个历史回顾),开始死劲儿地盯着看。你猜怎么着?真让我看出点门道!
- 规律一:知识类题目爱出新热点。 啥人工智能伦理,最新发现的稀有动植物习性,不是书上那种老掉牙的知识点。我之前还傻乎乎地去翻中学课本,真是方向错了!得,赶紧关注几个科技、科普类的账号,每天抽空刷一刷新动态。
- 规律二:逻辑推理题爱玩“文字陷阱”。“所有A都是B”不代表“所有B都是A”!我以前就是被这种拐着弯的话绕懵了,白白丢分。现在看到这种题,立刻放慢速度,像做数学题一样在心里把条件列出来,想明白了再选。
- 规律三:有些题目就是来耗时间的。 比如那种图片找茬或者视觉干扰特别强的题,放在十秒出现简直就是耍流氓!我果断调整策略:碰到这种一看就费劲的,十秒内没头绪直接猜个答案跳过保命,省的后面会的题都来不及点。
第三步:手速?也得练!
光知道答案没用!新的一期开始,我发现好几题明明知道选结果要么手慢了没点上,要么紧张点错了地方。气得我直拍大腿!
这咋办?练!我在手机备忘录里狂练了一通,打开模拟答题APP(别问是哪个,反正功能差不多),就用那种带倒计时的限时小测试,一天练它个十来分钟,就练点击速度和看题反应。
第四步:搞点“场外援助”
我发现自己一比赛就紧张,大脑容易空白。这状态不行!偶然看到有人说和朋友组队玩效果不错。我想着死马当活马医呗,拉了个平时爱动脑筋的哥们儿一起报名组队模式。
你还别说,管点用!分工明确太省心了: 我负责知识类(现在恶补后的“知识储备”派上点用场了),他专攻图形和逻辑。比赛时开个语音,遇到自己没把握的题赶紧问:“这题你快点看看选”或者“时间不够了,你信我这个就选C!”互相救场,容错率一下子高了不少。
实践结果:分数没那么寒碜了!
就这么捣鼓了小半个月。昨天报名参加了新一期比赛。全程那叫一个全神贯注!心里一直默念刚总结的几条原则:
- 热点题按新学的知识来,不翻老黄历;
- 文字绕人的题就掰开了揉碎理解;
- 卡壳题果断跳不恋战;
- 和队友随时互通有无。
成绩出来,一看排名——嚯!虽然不是顶尖大神那种分数,但终于脱离了“参与奖”行列,稳稳地挤进了中间那档排名,名字后面还带个小星星!虽然离最高分还有差距,但比之前我瞎玩的分数翻了一倍不止。
一点小心得: 这智力大比拼,想拿高分,真不是光靠智商“莽”就行的。有点像是准备一个小型考试:熟悉出题路子 + 一点信息储备 + 答题速度 + 心态调节 + 一点小策略和运气。组队模式简直是手残党和心态易崩星人的救星!该抱大腿就抱大腿,不寒碜。
反正就这点实战经验,分享出来希望能帮到还在跟分数较劲的朋友。别着急,慢慢来,搞懂规则再下场,分数肯定能上去一截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