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上翻开这本《索多玛的苹果》的时候差点给整懵了。
一开篇就被糊一脸生僻词
第一章开头就是什么"熵增的隐喻性坍缩",我啪一声就把书合上了。心想完犊子,这玩意儿真能读明白吗?抓起手机想查查别人咋看的,结果翻了三页书评全是分析"后现代叙事解构"的,越看越迷糊。
硬着头皮再啃第二次
泡了杯浓茶重新坐回书桌前,这回学乖了:看见不认识的人名地名直接划过去。管他什么喀尔巴阡山脉还是伊什塔尔神庙,全当是老王村和张三庙。
- 先用铅笔在书页边上写大白话:"这段就是说下雨把教堂淹了"
- 碰到大段风景描写直接跳过
- 人物对话单独拎出来看
嘿你别说,把那些花里胡哨的形容词扒拉掉之后,主线故事突然清晰了——这不就是个儿子找妈的故事嘛
发现救命神器
正愁看不懂那些弯弯绕绕的象征,突然在书柜底层翻出闺女的小学语文课本。看到教分段找中心句那课我直拍大腿:
- 每章读完用便签纸写句话概括
- 把便签按时间线贴墙上
- 人物关系画成家族树
墙贴满的时候整个故事脉络突然透亮了,那些神神叨叨的描写原来都是为母子重逢埋伏笔。
想起上次读《尤利西斯》的惨剧
三年前不信邪非要挑战乔伊斯,结果在第一章就卡了俩月。天天查资料做笔记,发现连故事发生地在哪都没搞清。气得我把书塞进冰箱冷藏室,美其名曰"给文学降降温"。
后来在旧书店看见个老头用钢笔在书页间写批注:"此处老板娘眨眼实为算计房租","流浪汉裤脚破洞暗喻社会裂缝"。当时还笑人家糟蹋书,现在恨不得给老爷子鞠个躬。
最终通关秘籍
熬了五个晚上终于翻完一页,总结出三条土办法:
- 不求甚解法:前30页难懂的先囫囵吞枣
- 贴墙复盘法:每章用便签写剧情梗概
- 降维打击法:拿小学生阅读技巧拆解名著
今天下班路过书摊,听见俩中学生对着《索多玛的苹果》封面发愁。我凑过去指了指书腰封上的推荐语:"建议配套阅读《母猪的产后护理》效果更佳",看着他们瞪圆的眼睛,深藏功与名地溜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