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几天我在网上看到有人提起这本《山杂树之恋》,听说特别感人,读完后想写点读后感分享出去,就琢磨着怎么才能写得吸引人点儿。结果一搜,发现好多人说卡壳写不出来,我一想这问题也得解决解决。
我先从图书馆弄来这本小说,花了两天时间一口气读完了。老实说,这书讲一个农村姑娘和树结缘的故事,挺煽情的,读着读着就想自己试试写读后感。我随便掏了张纸,开写:开始写的初稿乱七八糟,就光说"这书好看"、"感动",写完一看简直没啥东西,感觉像流水账似的。
第一次尝试写初稿
我先傻乎乎地把故事复述一遍,用了好多"这本书讲述了..."之类的词儿,结果写得贼长,自己都懒得看。后来一琢磨,这样不行,我就在网上找资料学学方法。看到有人推荐三个技巧:一得抓情感主线,二得说自己的真想法,三得联系现实生活。我心里想,这多简单,试试呗。
我开始改第二稿,主要用了第一个技巧。比如《山杂树之恋》主角和树有感情线,我就专注写出她那种孤独感:"主角在山里混日子,对着大树说话,我读着就觉得像自己有时候憋着委屈无处说。"写出来明显舒服多了,但感觉还缺东西,不够打动人。
应用技巧时的磕磕碰碰
接着我用第二个技巧,加入自己的想法。试着写:"主角守着树过日子的决定,让我心里嘀咕这不是逃避吗?可想想自己的人生挫折,又觉得人家挺酷的。"写到这儿,我感觉有点劲了,但文字还是干巴巴的。
然后我用第三个技巧连现实。想起上回回老家看山树啥的,就添了段:"就跟那年我回乡见老树一样,它看着破破烂烂可带劲儿了,提醒我自己别老在城市瞎忙,该歇歇就歇歇。"这下整个文章活灵活现起来,但我又担心写得太糙,谁看得懂?就又删减删减,改了几道儿。
成功写出成品
磨蹭了一下午,我终于整出个完整的读后感。开头点主题:"《山杂树之恋》教会我,人和树也能有情分",中间用三个技巧撑住:先写情感线,后加自己想法,结尾联现实生活。最终版丢群里一分享,朋友们都说"贼有代入感",还有人私信问我窍门儿。
搞读后感这事儿一点不难:从抓情感主线开头,别贪图大;说真心话时别藏着掖着;联系生活要接地气,别整高深。我自己实践完现在写啥都能上手了,就是得多动笔少瞎想。你们试试呗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