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起这清华紫光手写板,我当初也是纠结了好一阵子。网上那评论,简直是两极分化,有的说“市场垃圾,不好用”,有的又吹“识别率高,神器”。就喜欢自己上手试试,不然老觉得心里没底。
为啥要折腾这玩意儿?
一开始也不是给我自己买的。是我家老爷子,眼睛花了,用电脑打字,那拼音键盘对他来说简直是天书。每次看他对着屏幕戳半天,急得满头大汗,我也跟着着急。就寻思着,弄个手写板,直接写字,总该简单点?
挑选和下单
然后我就上网看呗。这一看,好家伙,清华紫光这个牌子跳出来好几次。有的说它销量第一,一个月卖出去几千件,价格也便宜,有的才几十块钱。但负面评价也刺眼,说什么“老板都说不好用”。我当时就犯嘀咕,这到底是行还是不行?
后来转念一想,反正也不贵,就当买个玩具试试,万一老爷子能用上?就挑了个看起来还顺眼的型号,好像是叫什么“翰林笔”之类的,下单了。价格嘛确实不贵,好像就几十块钱搞定,跟那些动辄几百上千的比起来,简直是白菜价。
开箱和安装驱动
过了两天,东西到了。一个不大的盒子,拆开来,里面就是一块手写板,一支手写笔,还有一张小小的光盘,估计是驱动软件,再加一本薄薄的说明书和保修卡。看着还挺齐全。
接下来就是装驱动。我这电脑没光驱,现在谁还用光盘。没办法,只能去网上找。搜“清华紫光手写板驱动”,还真给我找到了一个所谓的“万能驱动”。下载下来,一步步安装。过程倒是不复杂,就是心里有点打鼓,这“万能”的靠不靠谱。
上手体验——从抓狂到勉强能用
装好驱动,插上USB,手写板的灯亮了。我赶紧让我家老爷子来试试。
刚开始那叫一个费劲!
- 老爷子拿着笔,在板子上一笔一划写得挺认真,结果屏幕上识别出来的字,有时候牛头不对马嘴。
- 他写个“我”,能出来个“找”。写个“家”,能跳出个“嫁”。
- 老爷子也纳闷:“我这字写了几十年了,咋到这上面就不认识了?”
我当时心里就咯噔一下,想着:“坏了,不会真买到那些差评里说的‘垃圾’了?”
不死心,我就自己拿过来试。发现这板子感应区域还行,笔迹也还算流畅,但识别确实有点迷。有时候写快了不行,写慢了也不行,力道好像也有讲究。我就对着说明书研究,调整软件里的识别设置,什么简体繁体、行书草书的选项都试了试。他们宣传说是什么“GBK大字库,能认两万多字”,我想总不至于连常用字都搞不定。
折腾了大概一两天,每天抽点时间陪老爷子练练。我们发现,主要还是个适应过程。
- 写字不能太潦草,尽量一笔一划清晰点。
- 软件里有些个性化设置,比如笔迹粗细、识别速度什么的,调到自己舒服的状态会好很多。
- 还有就是,别指望它跟你写在纸上一样那么随心所欲。
慢慢地,老爷子好像也找到点感觉了。虽然还是会有识别错的时候,但十个字里能对个七八成,他已经挺高兴了。现在他偶尔想在微信上给老朋友发个消息,或者简单记个东西,都能自己动手写出来了,不用再干瞪眼或者找我帮忙了。
总结几句
所以要问我这清华紫光手写板到底怎么样?
我觉得,一分钱一分货。你不能指望花几十块钱买到顶尖的体验。它肯定有不足,比如识别率有时候确实看人品,对书写习惯也有要求。但优点也明显:便宜,上手门槛相对较低(比起学拼音),对只想简单输入几个字的老年人或者电脑初学者来说,算是个可以考虑的选择。
至少在我家,这块小小的手写板,确实解决了一点实际问题。说它是“垃圾”有点过了,但要说它“非常优秀”,那也得看跟谁比,用在什么场景下。反正,我的实践经验就是,别期望太高,耐心调试和适应,它还是能发挥点作用的。至少,比让老爷子从头学五笔或者拼音要现实多了,不是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