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车和铁轨哪个更可靠?实用指南对比性能优劣!

今儿个就跟大伙儿唠唠我自个儿动手鼓捣的这个事儿——火车和铁轨,到底谁更能扛?起因特简单,前一阵子家旁边那货运专线不是哐当哐当响嘛赶上雨季,隔三差五就听说哪趟车又晚点了,原因五花八门。我就纳闷了,这到底是车太娇气,还是脚下的铁轨不给力?与其听别人瞎掰,不如自个儿买点材料,动手试试!

第一步:材料准备(别嫌寒碜)

正经火车铁轨咱肯定弄不来,咱就整个缩水的。我从楼下五金店买了几根结实点的细钢条当“铁轨”,厚度、宽度都选的中等偏上的规格。至于“火车”就更简单了,把我儿子玩腻的那套旧电动火车模型翻出来了,塑料的,挺沉,还带个小马达能自个儿跑。材料就位,开整!

第二步:架“轨道”测稳定

咱先不管火车,重点看看“铁轨”自个儿站得稳不稳当。我把那几根钢条在院子里的硬水泥地上铺开,尽量铺平。然后抄起我媳妇做烘焙的电子秤,直接往钢条上压!先是5公斤一袋的面粉往上怼,好家伙,钢条纹丝不动。接着换20公斤的米袋子往上码,就听见“哐”的一声轻微响动,但钢条也就稍微弯了那么一丁点,整体形状一点没变。这钢条“铁轨”光压不动弹,确实挺稳当

第三步:“火车”上阵跑圈

轮到主角了!我把我儿子的塑料火车小心翼翼摆到钢条“轨道”上,打开马达开关。小家伙呜哇呜哇就开跑了。一开始在铺平的钢条上跑得挺欢实,我心里刚想夸它稳,这破车就在一处钢条接缝那儿咣当一下出轨了!翻了个底朝天,轱辘还在空转。我把“火车”翻过来继续试,发现只要轨道接头对不齐,或者有点凹凸,它就特别容易卡住或者歪倒。有时候轮子碰到小石子啥的障碍物,哪怕就指甲盖那么大点,这模型也照样歇菜,塑料壳子看着真让人提心吊胆。

第四步:加码挑战路况

咱模拟个极端路况。我弄了点细沙,故意撒在钢条轨道的一段上,沙子大概也就铺了几毫米厚。再把那塑料火车放上去跑。结果刚开进沙子里没几厘米,轮子一打滑,车子立马糊了,完全动不了,马达声呜呜叫,车却原地打转。我又试了试把钢条两端悬空,中间那段稍微架空。火车开上去,那架子晃晃悠悠,看得我直冒汗。火车走到中间时,整个支架明显往下弯,火车速度也降得厉害,像背着千斤重担。我生怕塑料车架子散花了,赶紧把它捞下来。

第五步:终极土法“压轨测试”

狠心一把,决定给“铁轨”来个狠的!把火车模型拆下来放一边,直接用我家那将近一吨重的老式小汽车(咱就是打个比方,没真压轨道钢条),车轮小心地从那几根细钢条上碾过去。碾的时候能听见钢条发出“吱嘎”的响声,提心吊胆。过去之后我下车一检查,那钢条肉眼可见地弯了,被车轮压的地方出现了一个明显的小凹坑,但神奇的是整体没断也没裂,只是弯了。回头看看旁边那个塑料火车模型,之前只是从高处摔地上,一个轮子就裂了缝……高下立判。

瞎琢磨后的结论

折腾一下午,车库都快被我糟蹋成废品收购站了。但通过自己动手这么一比划,心里多少有点谱了:

  • 谁更抗造(靠谱)? 钢条代表的“铁轨”是真能扛压扛砸。我那塑料模型代表的“火车”,一点小石子、一段小沙路就能让它趴窝,完犊子。
  • 谁怕折腾? 轨道就怕铺不直,接缝对不齐。火车?怕的东西就海了去了!轨道不好它趴窝,路况不行它趴窝,轮子、马达坏一个,直接稀巴烂。
  • 真要选哪个“更可靠”? 在我这土法测试里,铁轨(那钢条)是真硬骨头。火车模型?就是个娇气包!咱们平时坐火车为啥总晚点?十有八九不是铁轨塌了,是火车头或者哪个车厢又出幺蛾子了,或者是雨太大了、信号啥的乱七八糟的干扰了火车运行。

提醒一句,我就一业余爱好瞎捣鼓,用的都是些地摊儿货。人家铁路系统那高科技、那专业的维护,肯定比我玩泥巴高级多了。但咱这动手过程,多少也能说明点问题:要想火车跑得稳,铁轨是基础,而火车本身才是最容易掉链子那个环节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