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早上泡茶的时候刷手机,突然看见个帖子问“端午的端啥意思”,我手里搪瓷缸子差点没拿稳。老过端午节,还真没琢磨过这字啥门道!翻了半天评论区也没个准信儿,得,干脆自己动手查!
一、字典翻得哗哗响
抄起书架上落灰的《古汉语字典》,手指头沾着唾沫猛翻。找着“端”字条的时候,嚯!解释密密麻麻的。“端,物初生之题也”——这句《说文解字》的话把我卡住了,“题”是个又往下扒拉,看见个接地气的解释:“开端、开头的意思,比如端月就是正月,端二就是初二”。我拍大腿乐了,这不就跟咱现在说“月初”“月底”一个理儿嘛
二、古籍查得眼发花
字典里提到本叫《风土记》的老书,赶紧开电脑搜电子版。屏幕光晃得眼睛疼,总算在西晋那堆字缝里抠出一句:“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”。这里“端”明摆着就是“第一个五”的意思!顺手又点开元代《岁时广记》,更逗了——古人把五月初一叫“端一”,初二叫“端二”,初五直接喊“初午”,跟排队点名似的!
三、地支搅得脑壳晕
正嚼着饼干得意,又看见个说法:“五月是午月,所以叫端午”。地支这玩意儿咱可真不熟!赶紧掰手指头数:子丑寅卯辰巳午...午排第七个咋对应五月?搜了老黄历才搞明白:古人把十一月当岁首叫子月,五月正好排第七位是“午月”!怪不得叫“端午”——五月第一个午日嘛,虽然现在都固定过初五了。
四、皇帝八卦惊掉下巴
查得正起劲,网页突然弹个冷知识:唐玄宗这皇帝老儿生日是八月初五,底下人拍马屁避讳“五”字,硬生生把“端五”改叫“端午”!我对着屏幕直咂嘴:“好家伙,领导过生日连节日名都改?”顺手记本子上:难怪唐朝以后“端午”越叫越响,合着是上头有人!
五、拼凑信息大总结
茶都凉透了才把笔记理清楚:
- “端”就是打头炮的:初五=端五,跟端一、端二一个套路
- “午”代表火辣辣的五月:地支午月+午时阳气最旺
- 皇家特供改名服务:唐朝为避讳把“五”换成“午”
合上本子伸个懒腰,突然乐出声——搞半天“端午节”仨字里藏着古人计时、拍马屁、讲迷信这么多门道,比粽子馅还丰富!以后吃粽子可得跟亲戚们显摆显摆,咱也是考据过老黄历的人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