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天刷视频又看到满屏的“ptsd犯了”飘过去,今天打游戏碰到个队友菜到让我脑壳疼,随口就抱怨了句“这操作看得我ptsd都要发作了”。说出来自己都觉得不对劲,这词是不是用得太随便了点?
一、较真劲儿上来了
下午泡了杯浓茶坐电脑前,专门开了个空白文档。先把我最近一周在网上冲浪看到的“ptsd”梗全列出来:游戏连输十把发“ptsd警告”,爱豆塌房粉丝刷“集体ptsd”,连忘带钥匙被关门外都有人发朋友圈配文“开锁ptsd”……好家伙,这词快成万能表情包了。
二、搬出专业书查底细
从书架最底层抽出吃灰的《异常心理学》,翻到创伤后应激障碍那章。书上白纸黑字写着三大特征:创伤事件重现、持续回避相关刺激、长期过度警觉。典型案例全是战场老兵、事故幸存者这类,病程至少持续一个月以上。
突然想起我妈单位王阿姨,儿子前年车祸走了。有次我们在菜场碰见,卖鱼摊子杀鱼的声音一响,她当场脸色煞白浑身发抖,攥着我的手腕掐出红印子——这才是书上说的ptsd闪回。
三、网络用法拆开看
回头对比网友玩梗的路数就发现猫腻了:
- 刷二次元番剧发“男主黑化我ptsd了” —— 顶多算心理阴影
- 爱豆被曝恋爱发“粉丝集体ptsd” —— 是短期情绪冲击
- 考试挂科吐槽“对考场ptsd” —— 明明只是条件反射的紧张
最离谱的是连奶茶店关门都要嚎“失去精神家园导致ptsd”,我查书的手都在颤抖。
四、关键差别钉墙上
拿红笔在便签纸上涂了两行大字:“真ptsd要命,假ptsd要梗”,啪地拍在显示器边框上。专业概念里患者可能好几年不敢坐车、听见门铃就恐慌发作,网络用语里说完“ptsd”转头就笑嘻嘻点外卖,这两件事根本不在同一个宇宙。
五、较真完反而看开了
关文档前敲了段玩梗不是原罪,但词用烂了就失去意义了。下周要是再听见同事说“周报ptsd”,我就怼他:“你这顶多叫‘写周报恐惧症’,离ptsd还差着十条长安街!”
茶凉透时突然笑了,想起上个月自己对着蟑螂喊“ptsd”的糗样。得,明天先去超市买瓶杀虫剂更实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