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早上突发奇想
今天蹲马桶刷手机,瞅见个数学题带“元”和“次”俩字,心里咯噔一下:这“元”“次”谁起的?咋不叫“坨”或“堆”?越想越痒痒,抹把脸就蹿书房开电脑。
瞎搜踩坑实录
先往搜索框里怼“元次 谁发明的”,蹦出来的全是培训机构广告。换个词搜“代数术语 起源”,好家伙,满屏文言文截图,看得我脑壳嗡嗡响。翻了二十多页,总算瞄到点线索——有说阿拉伯人的,有甩锅给欧洲传教士的,还有个帖写是中国清朝数学家自创的,评论区都快打起来了。
扒文献大作战
我这倔劲儿上来了,翻出压箱底的《九章算术》电子版,ctrl+F狂搜“元”字。眼睛盯成斗鸡眼,愣是没找着相关用法。不死心又去扒《四元玉鉴》,书名倒是带“元”,可里头的“元”指的是未知数天/地/人/物,跟方程次数半毛钱关系没有。
意外挖到宝
正想摔鼠标,瞥见篇论文小注提到“李善兰”仨字。顺着这藤摸去查,嚯!这老哥咸丰年间跟洋人合译《代微积拾级》,序言里白纸黑字写着:“凡式中含天、地、人等字,作未知数,谓之元。式含几元者为几次”。我啪地拍大腿——破案了!
- 元=未知数(天/地/人这些花名下岗了)
- 次=最高次数(从此告别“三乘方”这类舌头打结的叫法)
后知后觉的震惊
合着这套叫法撑死一百六十年历史,比我想象中年轻太多了!更离谱的是,我中学背得死去活来的“一元二次方程”,搞不好是李善兰喝茶时一拍脑门定的。琢磨着这老哥可能边啃毛笔头边嘟囔:“天地的太玄乎,就叫x;三次方听着像卖货的,就叫三次得了!”
手机突然嗡一声,外卖提示牛肉面到楼下了。资料窗口一关,脑子里就剩两句话:数学术语也是人瞎编的,外卖凉了面会坨。趿拉着拖鞋冲下楼,感觉今天这碗面吃得特别哲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