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阳登山是唯一方式?了解这些传统健身更有效!

今早刷手机看到重阳节新闻,突然想起以前陪家里老人爬山累够呛的场景。琢磨着所谓“登高”是不是非得呼哧带喘爬台阶?干脆自己折腾一天试试别的法子。

第一站:溜达着“登”小山坡

早上八点多拎着保温杯去家旁边小公园。专门挑了条碎石铺的缓坡道,慢悠悠往上蹭。边走边数路边野菊花,五分钟就到顶了。山顶亭子里几个大爷在耍太极剑,穿布鞋的老阿姨扶着栏杆压腿。掏出手机拍对面楼顶飞来飞去的鸽子群,发现树杈上还蹲着只胖松鼠。下山时候特意绕到观景台,扶着木栏杆眺了会儿湖面——跟爬两小时山的观景效果也没差多少嘛

第二站:商场楼梯间较劲

下午经过商场突然犯轴,甩开电梯直奔安全通道。从负二楼吭哧吭哧爬到七楼美食城,塑料扶手摸着冰滋滋的。爬到四层就听见自己呼哧带喘跟破风箱似的,坐在台阶上拧开保温杯灌了三大口。抬头看见保洁阿姨推着工具车乐:“小伙子练腿呐?比我们每天擦楼梯的差远咯!”到七楼推门那瞬间,烤肉味混着奶茶香劈头盖脸涌过来,扶着玻璃墙往下看,停车场小车跟火柴盒似的排排列。可惜顶层观景餐厅要消费才能进,对着消防门啐了声“小气鬼”。

第三站:野餐垫上的重阳糕

傍晚拎着稻香村点心盒奔河边草坪。毯子刚铺开,隔壁遛弯的老夫妻就凑过来唠嗑。老太太掏出个塑料饭盒:“尝尝我自己蒸的九层糕!”紫薯馅黏得糊牙,老头儿笑着递来菊花茶解腻。看着夕阳把河水染成金红色,摸出手机给爹妈打视频:“重阳节别去香山挤了,周末带你们来这儿喂鸭子?”挂电话时裤脚被秋风吹得鼓起来,扭头发现老两口牵着手慢悠悠走远了。

折腾完这仨地方悟出来了:
  • 老年人膝盖经不起陡坡折腾,缓坡遛弯照样能登高望远
  • 城市里爬楼梯比爬山安全,随时能撤退
  • 陪老人野餐赏秋,遛弯放风筝也算过节

回家路上拐去药店买钙片。橱窗反光看见个头发乱翘的影子,突然想起山顶耍剑的大爷——人家白头发梳得比我还整齐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