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儿刷手机看见人家讨论《兰亭序》,说这玩意儿居然是涂涂改改的草稿,还成了天下第一?扯!我寻思着自己也写两笔字,倒要瞧瞧这涂鸦神作咋回事。
一、先整家伙事儿
翻箱倒柜找出蒙灰的毛边纸,毛笔头都硬成刷子了。赶紧泡开笔,墨汁兑水搅和半天,稠得跟芝麻糊似的。铺开纸,手机里翻出《兰亭序》图片——嗬,这字儿咋歪歪扭扭的,跟我儿子作业本似的?好几处明显涂改的黑疙瘩,纸边上还有墨点飞溅的痕迹。
二、动手瞎写写
照着图片描第一个字“永”,手抖得跟抽筋似的。原帖那个勾画多潇洒,我这写出来活像蚯蚓打架。最绝的是那些涂改的地方:王羲之写错字直接一笔杠掉,或者硬在错字上改出新形状,墨团子都糊成块了!我试着模仿他那团墨疙瘩,结果整张纸洇出一大片黑窟窿,恶心巴拉的。
三、喝酒找感觉
想起资料说王羲之是喝嗨了写的。我咕咚灌了两口啤酒,壮着胆子继续描。手腕倒是松了点,但字照样丑得没法看。可奇怪的是:盯着原帖那些涂改的破绽看久了,反而觉出点意思——比如“痛”字涂改后重新叠笔的力道,还有“悲夫”俩字末笔甩出的飞白,贼拉有情绪!我这会儿才咂摸过来:人家压根没打算写“完美作品”,纯粹是当时喝美了瞎划拉心事!
四、突然想通了
写累了瘫椅子上刷手机,碰巧瞅见有人争论《兰亭序》真伪。有个叫郭沫若的老爷子说东晋人都写隶书,这流畅行书怕是假的!我对比着看资料里东晋墓志铭照片——确实全是方头方脑的隶字。但转念一想:就算真是后人仿的,能把这潦草稿子捧成千古名帖,不正说明大伙儿迷的就是里头那股真实劲儿吗?谁规定传世神作非得是工工整整的?
看着自己满桌的失败品乐了:人家酒后涂鸦成国宝,我这酒后鬼画符连擦屁股都嫌糙。可琢磨这一通总算明白了——天下第一的哪是字,是那帮文人喝大酒侃大山时,老王借着酒劲把人生感慨哗泼纸上的疯魔瞬间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