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晚窝在沙发上刷手机,突然想起好久没听新歌了,就点开*想找点新鲜的。结果首页全是周杰伦陈奕迅,翻了三页都没见着陌生面孔。我这暴脾气就上来了,非得扒出点冷门宝藏不可!
瞎摸索阶段
先试了最笨的办法:在搜索框敲"冷门歌曲"四个大字。好家伙,跳出来的全是《孤勇者》这种爆款,连《学猫叫》都在推荐列表里躺着。气得我差点把手机扔了,这算法怕不是对"冷门"有什么误解?
不死心又搜"小众音乐",结果更离谱——推荐栏里蔡徐坤排第一,肖战的歌占了三席。这时候才反应过来,关键词用得太宽泛就被热门歌手劫持,得换个路子。
意外打开新世界
记得上周在论坛看到有人说"地下音乐圈",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试了试。输入"地下音乐"瞬间来劲了!首页蹦出来五六个完全没听过的乐队,什么"厨子和戏子"、"蛙池",封面都透着股穷嗖嗖的文艺范儿。
接着试了组合拳:"城市+underground"。比如搜"成都underground",真挖到个叫"海朋森"的本地乐队,吉他和弦怪得很有味道;搜"西安underground"冒出个"黑撒乐队",方言歌词听得我直拍大腿。
- 宝藏系关键词:挖到"卧室音乐人"时像中彩票,全是大学生用手机录的demo
- 场景系关键词:"livehouse现场版"能过滤掉修音过度的罐头音乐
- 猎奇系关键词:试"实验电子"时听到段用洗衣机震动采样做的鼓点
最终作战方案
现在我的搜索框基本固定用三板斧:"独立音乐人+乐器名+年份"。像昨天搜"独立音乐人 手风琴 2023",逮着个俄罗斯留学生自弹自唱的民谣。旋律像冻土里冒出的野草,评论区才7条留言——这种才是真·冷门!
折腾一晚上算明白了,找冷门歌得避开算法逻辑。多用具体工具/场景/地域词,少用抽象形容词。现在收藏夹里躺了三十多首播放量不过千的宝贝,每次随机播放都像开盲盒,这可比追热歌带劲多了!